发布时间:2024-01-22 17:36 作者: 开云体官网登录
有机硅的发展历史是一个技术慢慢的提升、以优异的性能不断满足新需求的过程,如今以为客户服务为主导的经营模式引导着大型有机硅企业建立了“原料——中间体——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条。
全球五大跨国公司垄断着有机硅80%的市场占有率,2006年道康宁、瓦克在中国合资大型硅氧烷项目获批、GE和罗地亚集团纷纷出售有机硅事业部,有机硅行业面临着新的竞争格局。中国有机硅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成为全世界焦点,各家企业纷纷布局中国,其中道康宁已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
国内有机硅企业分享了中国有机硅行业的成长,但是上游、下游生产分割,规模、质量水平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只有不断致力于提高技术水平的企业才有几率会成为有力的竞争者。
在两大跨国公司退出有机硅领域时,国内企业纷纷采取了与外资合作的方式加快自身建设。新安股份与迈图合作,引入迈图生产技术生产有机硅单体。蓝星集团则收购了法国罗地亚有机硅事业部。我们大家都认为蓝星集团潜在技术进步速度和发展速度快于新安股份,但是短期运营风险较高。
我们看好中国有机硅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新安股份、星新材料慢慢的提升,其进步速度和实力增强程度仍然可以让我们继续跟踪。
在单体技术逐步的提升之时,有机硅下游的硅橡胶和硅油将成为重点发展领域。我们给予有机硅行业“增持”评级。
有机硅产品性能独特、优越,生产技术的进步开发了其在建筑、电子、汽车、保健品等领域的潜能,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有机硅行业在全球发展六十年之后仍就保持着6%的上涨的速度,并始终没显示出周期性,在中国未来五年仍就保持20%的上涨的速度,处于快速成长期。
全球五大有机硅生产企业占有80%的市场占有率,2006年GE和罗地亚纷纷退出有机硅领域,强者更强的局面日益清晰。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内企业新安股份、星新材料抓住这个机遇,新安与迈图合作、蓝星集团收购罗地亚有机硅事业部,希望尽快提高生产水平、缩短差距。
道康宁、瓦克在张家港的合资项目预计2010年完成,为中国有机硅企业赢得了发展时间,谁能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更快的学习、进步?我们更关注新安股份、星新材料未来技术进步的过程。
有机硅性能特殊、适应能力强,素有“万能”用途之美誉。使用十分便捷,能够适用于先进的生产及工艺流程,常常推动简化生产流程的新型技术产生。
稳定。有机硅是很稳定的化合物,具有非常出色的抗风雨及老化的特性,还可以承受极限的温度及气候的变化。有机硅不会与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可以抵抗盐、风、水及辐射等气候的影响,具有非常出色的绝缘性能。
洁净。有机硅可以与化学物质及材料共用,或是在化学物质及材料上使用,通常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产品或气味。有机硅可以防水,不会促进细菌及真菌的滋生。
使用有机硅制造的产品易于清洁。在建材方面,有机硅可以有效的预防潮湿及霉菌的损害,采用有机硅制造的医疗器械易于消毒。
耐用。有机硅具有极强的抗磨损及抗撕裂性能。与许多合成材料不同,有机硅在长时间暴露于恶劣环境之后仍可保持其基本的化学及物理性质,不但自身非常可靠,还能延续许多材料的使用寿命。
过去几年里,全球有机硅市场以6%的速度稳定增长,2006年有机硅市场收入已达到95亿美元(上述数据引自瓦克公司2006年年报)。
我们根据2006年全球、美洲、欧洲、中国有机硅销售额和人口比例估算,全球人均有机硅产品消费额为1.5美元/年,美洲地区人均有机硅产品消费额达到4.5美元/年,欧洲人均有机硅产品消费额为4.3美元/年,中国目前人均有机硅的消费额只有0.75美元/年。中国有机硅产品人均消费额是全球中等水准的1/2,发达国家的1/6。
我们预计我国有机硅行业至2010年仍将保持20%的年均上涨的速度,届时人均有机硅销售额将增加一倍,达到目前全球人均水平。中国有机硅行业仍然处于成长期。
美国有机硅在硅油领域消费比例很大,硅油的应用领域较为广阔。硅橡胶的应用中建筑和电子电气所占比例最大,且较为接近。日本和西欧在硅油和硅橡胶两个领域的应用比例较为接近。
有机硅发展六十年历程里,有机硅的技术进步与消费升级需求共同促成了有机硅行业的持续成长,与其他化工行业相比,全球有机硅行业至今仍未显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全球有机硅行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初级商业化——技术进步——服务引导——应用先进的技术再拓展。人类社会各门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有机硅优异的性能提供用武之地。人们对有机硅的认知、研发、生产不断深入,有机硅产品更是如鱼得水。
在这一时期里,传统的硅氧烷、二甲基聚合物、弹性体和简单的甲基、苯基树脂被大量开发。二甲基聚合物是这个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行业里的重要产品,开辟了有机硅大量的商业化应用。有机硅独一无二的特性被应用于机械、表面处理、化妆品和生物医药领域。
这一时期里,道康宁生产出甲基硅油和绝缘树脂,开发了有机硅密封剂、防漏剂和胶粘剂,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行业,改变了建筑行业发展进程。
应用爆炸式的增长受益于改性有机硅材料开发,主要指氟硅氧烷、硅聚醚表面活性剂和带有无机官能团硅烷的开发。这些原料生产的密封剂、橡胶、覆料和玻璃材料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设计自由。有机硅原料品种迅速增加,终端产品被广泛的拓展应用于电子行业、医疗行业和航天业。
原料、组分、系统经常被看作是独立、连续的层次。但是这种在有机硅产品研究开发中,大量的商业用途和交叉应用为有机硅材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此阶段,有机硅企业更注重依照客户的需求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由生产型企业转向技术服务为主。各企业纷纷设置客户服务平台,将客户的需求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并提供合适的产品。
道康宁公司在底特律设立了专为汽车工业服务的研究所,信越化学设立了专门针对电子工业的电子材料技术研究所。JaguarXJ6试验表明过大的噪音并不适合这一款豪华轿车,道康宁开发出吸音硅树脂,注入到车体的合适位置。
科学的发展让人们看到更为广阔的商业应用空间。道康宁慢慢的开始和Genencorinternational合作,整合双方各自在生物工艺领域和硅化学领域的优势一同搭建新的硅生物工艺技术平台,道康宁为该企业来提供的第一期研究费用达3500万美元。
道康宁慢慢的开始吸收其他学科的先进成果开发下一代产品,包括光通信中的光子结晶技术、纳米技术等。
有机硅的发展历史是一个技术慢慢的提升、以优异的性能不断满足新需求的过程,如今以为客户服务为主导的经营模式引导着大型有机硅企业建立了原料——中间体——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条。
在第一、二两个阶段中,有机硅生产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了产品的增长,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在第三个阶段中,有机硅企业的经营模式已经由生产型转向服务型,企业更注重产品的差异化、更注重为客户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在第四个阶段中,有机硅产品研发已确定进入到更高的技术领域,新的应用领域将被开拓。
有机硅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不仅是因为自身成本低廉,而是更好的改善了别的产品的性能、节约社会成本,更好的满足了人们新增的消费需求。
在有机硅发展中,生产企业逐渐由原料开发向下游服务延伸,逐渐由生产主导转向服务主导,有机硅生产企业逐渐形成了“服务——生产”、“原料——单体——下游产品”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有机硅终端产品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快速成长性,全球有机硅行业至今仍未体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有机硅行业要求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全球有机硅行业集中度很高,五大跨国企业占有全球80%的市场份额。
道康宁以有机硅为主,GE有机硅产品收入占集团公司总收入比例很小,3%左右,被GE出售给阿波罗集团后成立迈图公司以有机硅为主。瓦克以硅化学为主,有机硅事业部收入占36.7%,是收入最多的事业部,在多晶硅领域实力丰沛雄厚。在信越和罗地亚企业中有机硅与多晶硅、石英作为一个事业部,收入占各自集团总收入近20%,2006年罗地亚已经将其有机硅事业部出售给中国蓝星集团。
以有机硅硅氧烷的数量统计,道康宁、迈图(原GE)和瓦克在全球有机硅市场占有率上名列前三位,2006年蓝星集团收购法国罗地亚有机硅事业部,在产能上蓝星集团已经名列第四位。
我们以各公司2006年有机硅收入和硅氧烷名义产能计算,道康宁每吨有机硅氧烷对应的销售额最高,每吨硅氧烷带来收入达到1.25万美元。瓦克、迈图和罗地亚公司相差不多,信越略为落后,每吨硅氧烷带来的收入在0.85-1.00万美元之间。
中国企业有机硅产业的附加值普遍偏低,主要是产品质量和用途所导致的。国内较好的有机硅下游企业主要以进口有机硅单体为主,毛利率水平在15%左右。受限于单体生产水平落后,国内有机硅单体公司制作的下游产品毛利水平更是低于进口单体生产的下游企业。
参照图6,2006年道康宁、瓦克和信越的收入增长都达到13-15%,超出了全球中等水准,而迈图和罗地亚的收入增长不超过3%,低于全球中等水准,我们分析这与业务在2006年被原公司出售有关。
道康宁高度看重产品创新、致力于实现用户需求的专营品生产,全球资源价格不断上涨,道康宁净利润上涨的速度远高于收入。在我们可统计的资料中,道康宁公司净利率从2003年的6.16%提高至2006年的15.21%,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30%,其中2005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12%。
跨国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有机硅生产企业成长速度更快。新安股份与星新材料有机硅产品收入三年内增长一倍,一方面与产量增加有关,另一方面在有机硅硅氧烷反倾销胜诉后,国内硅氧烷价格有所提高。
基础研究的深度可以从各企业具有的专利数量来衡量。以1996年1月1日至2000年1月31日间的美国专利来看,道康宁企业具有701件,在全国有机硅业界遥遥领先,其他公司拥有的多则263件,少的也有62件。
到目前为止,道康宁的有机硅品种达到7000种,员工9000人,客户超过25000家,美国专利1150个,全球专利4390个,每年25%的产品来自于近五年的技术开发。到康宁每年有900余项在研项目,300-400种产品样品进入试用阶段,400-500种产品样品列入潜在销售行列,60-90种产品列入进产品名单,100-200种产品被淘汰。
瓦克化学于1947年进入有机硅领域,现有产品品种超过3000种,有机硅事业部现有员工3719人,2006年研发开支达到3400万美元。
日本信越化学于1953开始从事硅树脂的开发,现能够给大家提供4000种以上产品,信越是全球最早开发、生产导电硅橡胶,并应用到键盘上的企业,目前信越聚合体键盘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广泛的应用到输入设备中,如手机、数码相机、汽车、笔记本电脑和医疗设备。
罗地亚有机硅事业部拥有员工1200人,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法国,有机硅品种达到3000种以上,专利500项。
2006年在有机硅这样一个市场增长迅速的“朝阳”行业中,陆续退场的巨头均属于行业排名靠前、该项业务经营较好或趋于好转的公司,此现状在化工行业并购史上并不多见。
2006年,GE公司将其GEadvancedmaterials事业部以38亿美元现金和证券出售给了美国阿波罗集团,持有迈图公司90%的股权,GE持有迈图10%的股权。
根据瑞士信贷(CreditSuisse)分析师预计,这次出售基于2006年财务数据,EV/EBITDA达到9.1倍。
美国阿波罗投资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领先的私人招募互助基金,在化工行业引人注目的行动是2006年收购了包括波登化学公司Resolution高性能产品公司、Resolution专用材料公司及Bakelite公司等数家公司的热固性树脂业务组建了瀚森(Hexion)特种化工有限公司。
接着,法国罗地亚将有机硅业务以4亿欧元的价格打包转让给中国蓝星集团。以2005年的财务数据估计,EV/EBITDA达到7倍多。
1、GE和罗地亚有机硅事业部对收入的贡献比例很小,GE有机硅占总集团收入的3%,罗地亚有机硅占总集团收入的20%;2、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明显低于前三家,收入上涨的速度落后于全球中等水准;3、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较弱(我们会在后面的表7中说明),而中国是全球有机硅成长最快的市场;4、道康宁与瓦克在张家港项目的合作更是促进了有机硅行业强者更强。
2006年道康宁、瓦克合资的张家港45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获批,帮助两大巨头确立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引发有机硅行业的全新竞争,强者更强的局面越发清晰。
道康宁已完成了在美洲、欧洲、亚洲个建设一套世界级硅氧烷装置的战略布局,收购专业生产硅烷偶联剂的日本尤尼卡公司,继续扩充实力。
瓦克也已经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希望获得超过中国和亚洲有机硅行业中等水准的收入增长。瓦克在中国的第一家有机硅弹性体和密封剂工厂已经于2006年开始建设,预计2009年前,在中国投资将超过2.5亿欧元,继续全力发展具有优势的多晶硅、单晶硅及气相法白炭黑业务,并利用副产原料扩大有机硅单体的生产。
信越公司则明确不再发展硅氧烷、单体以及硅的生产,将主要精力转向下游产品开发。
迈图未来在有机硅行业的发展趋势还不明朗,但是迈图与新安合作并引进GE日本有机硅的技术可以让我们关注,输出技术的举动在研发和生产技术壁垒很高、行业发展非常迅速的化工巨头企业中并不常见,输出技术无异于培养竞争对象,尤其是面对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竞争对手。例如巴斯夫、拜耳在聚氨酯MDI、TDI生产中,都不会以出售技术或与中方合资的方式来进行合作,技术是这类企业的生存之本。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阿波罗收购GE有机硅资产并组建新的公司迈图被很多人认为是资本层面的运作,如果迈图日后被出售,将可能对全球的有机硅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1973年道康宁开始步入中国市场,迄今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超过4000万美元,分别在上海、北京、成都、广州及香港设有办事处,在上海松江区设有生产基地和应用服务中心。
道康宁已完成在我国拥有,从“技术服务——生产——销售”、“从初级原料——中间体生产——下游产品研究开发”的完整的有机硅产品链条建设,“本土化”将为其带来原料供应、成本以及靠近市场的物流优势。而其他外资公司将不得已依赖其提供中间体,或者在海外加工后经远洋运输、并交纳关税后才能进入我国销售。
瓦克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和中国有业务往来。过去几年,瓦克在中国以每年大约50%的速度增长。2005年,瓦克化学品与半导体业务在大中华区的销售达到3亿欧元,占整个集团销售额的10%以上。目前瓦克大中华区有300多名员工。瓦克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上海,目前在上海、无锡、张家港拥有3个生产基地,在上海拥有1个技术中心,在上海、北京、广州、顺德、香港和新竹设有6个销售办事处。
在国内有机硅行业每年20%以上的迅速增加下,国内有机硅上游和下游企业都分享了这种成长。
随着硅氧烷反倾销胜诉,硅氧烷价格不断回升,国内较大的生产企业新安股份、星新材料都纷纷扩大生产规模。三年内销售收入增长一倍,生产规模增长近一倍。
国内较大的下游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小、建设周期短,发展速度更快。依照我们的了解,下游发展较好的生产企业,2003-2006年间出售的收益增长两倍以上。
我国单体企业逐渐开始向下游产品开拓,但是受限于自产单体质量水平,下游产品附加值较低。下游企业在某一类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很多下游企业只采购进口的单体作为原料。国产单体水平不高导致了现有的经营模式。
我们通常用单体生产的规模、质量、成本来衡量上游企业的水平。国外对单体合成技术严格保密,我国现有合成技术大多数来源于于成都晨光化工研究院和俄罗斯,实际运行较好的装置在吉林化工、星新材料、新安股份三家公司。
我国有机硅硅氧烷单套生产能力已达到5万吨/年,国际级的硅氧烷单套生产能力已达到10万吨/年以上。国内多年来技术改进,但是在物耗、能耗、技术水平上任旧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质量上的问题一直难以突破。
有机硅单体生产原理简单、技术密集。我国在原料的品质衡量准则和控制、催化剂体系研究、工艺过程优化、富余单体回收等方面都与国外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例如单体的质量不在于纯度,主要根据少数组分,在现有分析测量基础上,国内研究无法正确评价单体检测中未知峰的成分,因而在分离和蒸馏等过程中改进有限,大幅度的降低了单体的性能。实际应用中,下游客户通常觉得国产产品不如进口产品好用。
国内上游企业,如新安股份,目前慢慢的开始向下游延伸,下游硅橡胶产品收入占有机硅产品总收入的50%左右,但是从盈利能力来看,如果以有机硅单体的市场价格计算,新安股份硅橡胶的盈利能力低于下游较好的企业。
我国有机硅下游市场还未出现在规模、技术、市场开发方面明显突出的企业,下游企业自身研发力量比较薄弱,主要以与学校、研究院合作研究的方式为主,在生产中一直在改进。在相当多的高新技术应用领域,国内仍以采用国外企业来提供的产品为主,本土企业很难插足。
硅橡胶的应用集中在电子电气、建筑、汽车三大领域。硅油的用途较为分散,产品产量较小,生产规格要求较高的研发能力。我国有机硅下游产品品种可以达到1000多种,广泛应用的有500种,主要集中在硅橡胶领域,国产硅橡胶主要应用在电子电气产品,而在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和汽车领域仍然以进口为主。
在热硫化硅橡胶领域有江苏镇江宏达/东莞新东方、深圳天玉和南京DC东爵(已改名为帝熙硅橡胶);在室温硫化硅橡胶领域有广州白云、杭州之江、成都硅宝等。
有机硅技术高度保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主要以独资为主。但是2006年GE和罗地亚集团出售有机硅事业部为中国有机硅跨越式发展提供契机,国内领先的有机硅企业也纷纷抓住了这个机遇开展合作,“拿来主义”可以更快的提高生产水平。
新安股份与迈图集团授权公司——迈图集团新加坡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术建设10万吨/年的有机硅单体,新安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迈图新加坡集团持有合资公司49%的股权。合资公司与迈图日本公司签署了技术使用许可协议,出资2499万美元(约2亿元人民币)引进迈图集团有机硅生产先进的技术。预计该项目在2008年7月投产。采用新的技术之后,有机硅单体生产的稳定性将较现有水平有所提高,预计废弃物下降40%以上,能耗下降20%以上,新的管理理念和对技术的学习、理解更加有助于新安在现有生产装置水平上的提高。
星新材料的大股东蓝星集团收购了罗地亚有机硅事业部全部资产,罗地亚现有运营模式未变,单是对于星新材料来说,与罗地亚有机硅事业部进行技术交流的活动慢慢的开始。蓝星集团与罗地亚先前合作的在天津建设20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尚未开始做,正在进行设计阶段,我们预期该项目投产要在08年下半年-09年。
作为全国经营较好的两大有机硅单体企业,新安股份利用原有业务草甘膦的副产品,开发了有机硅单体生产,其优秀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星新材料自身的经验积累和集团公司的大力扶持,在有机硅行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可以让我们期待的。
道康宁、瓦克合资的硅氧烷项目原计划于2009年完成一期建设,2010年完成二期建设。现有项目进展缓慢,预计建设起将推迟1-2年,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时间。
在经过快速成长、百花齐放之后,有机硅行业也必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谁能成为这个行业有力的竞争者?国际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历史是技术慢慢的提升、开拓创造需求的过程,在我国有机硅行业现存技术、规模较为落后的水平下,我们没办法判断谁能成为有机硅行业的常青树,但是致力于逐步的提升技术水平的企业将具有更加好的前景,技术比规模更重要。学习能力将决定国内有机硅公司发展的速度和长度。
单体生产技术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只有更高质量的单体才能开发出质量较高的下游产品,只有增加对单体性能的认识才能增强在下游的开发能力。如果下游开发速度过慢,单体生产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周期性波动。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企业集中开发某一类产品能使企业快速成长,但是研发力量薄弱,这样的企业很难成为有机硅行业的有力竞争者。一些下游生产公司开始向上游单体生产延伸,其生产技术、技术人员来自于国内设计院和运行较好的三大公司,运行的总体情况有待实践检验,我们预计其质量情况短期内难以超过国内现有三大公司。
单体生产企业中,我们更关注不断努力提高单体质量的企业,在上市公司中新安股份和星新材料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方式。
从这两种合作方式看,新安股份将从引进技术中提高单体质量,其在有机硅单体领域也将逐步由初级产品进入高端领域,进入有机硅发展的第二阶段,在下游产品的开发中将更加依赖于新安股份自身的研发团队。
中国蓝星集团将有望吸收罗地亚较为先进的单体生产技术,同时也将从罗地亚现有的下游开发经验中受益匪浅,蓝星集团有机硅的整体水平或将从现有的初级产品进入高端领域,更将快速进入下游的技术服务引导生产领域,进入有机硅发展的第三阶段。
在技术水平提升的基础上,短期内蓝星集团将面临收购罗地亚有机硅事业部后,能否完成整合运行良好的问题,新安股份所承担的负担和风险将小于蓝星集团。
我们看好中国有机硅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马上就要来临的强大的竞争对手,国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慢慢的提升,其进步的速度和实力增强的程度仍然可以让我们继续跟踪。
在单体生产水平提升之时,硅橡胶和硅油将成为国内企业重点发展的产品。我们给予有机硅行业“增持”评级。
Copyright © 2006-2020 开云体官网登录网址入口-kaiyun网页版在线网址 备案号: 蜀ICP备20015623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