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1 00:07 作者: 渗透剂
台媒称,四川成都博物馆一年一度的专家鉴宝活动4日举行,许多居民将瓷器、字画、玉器、钱币等带到现场鉴定,几乎9成被鉴定为假货。
据台湾“”2月5日报道,大陆媒体称,这个鉴定宝物大会已举办多年,许多市民都将自己的宝贝带来给专家鉴定。不过,过往经验显示,有些老先生清楚自己的宝贝是赝品后,当场就把带来的瓷器砸碎了。
宝物鉴定成为“打假”大会,今年的案例包括,号称是慈禧太后70大寿时铸造的清代银元,不过是批发价人民币8元一枚的假货,根本不含银。钱币专家袁愈高还说,慈禧太后只在60大寿时铸造过银币,现在价值超过百万元。
其他还有号称古玉的新玉,以及号称是有5000年历史的马家窑陶器,但从敲击声及陶罐的泥灰手沾不掉来判断,是现代仿品。
专家建议,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就不要买这些旧货收藏,而且收藏一定要用闲钱,这样即使买到假货才不可能影响生活。
2月4日下午,成都博物馆香叶轩,备受大家热捧的一年一度大庙会专家鉴宝活动再次如约而至。
收藏家和业余爱好者们纷纷携“宝”而来,看这人头攒动的气势鉴宝大会有多受欢迎。
市民们都早早领取号牌排队等候,手上拿着报纸包裹的字画卷,毛毯包裹的器皿,甚至有用布袋装来的大件
现场文物鉴定专家在瓷器、字画、玉器、钱币、杂件等方面都各有所长,众多藏品在他们的“火眼金睛”下立辨真伪,但这也让每年鉴宝大会也是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悲喜剧”。
从1973年就开始搞收藏的66岁的成都人张泽清老人退休后一直定居在云南昆明,这次专门赶回成都来,还背来了六样宝贝,现场被专家评价其中一件瓷器是赝品后,他当场将该件瓷器摔成一地碎片!
大爷想必是出了一口恶气,放狠话“收藏交学费很正常,需要磨练眼光”,以示自己在收藏路上誓言走到底的决心。
不过像大爷这么坦荡的人也并不多,去年有一位大妈带了起码上十件东西,却没有一件被鉴定为真的
他的藏品成色古旧,颇有岁月流金之色。“曾经有人出价16万买我的3个盆,我都没同意!”全对自己的藏品充满信心,这次来鉴宝只是想听听专家解读,上一个双保险。
不过,万万没想到,经过鉴定后,苏欣、甘晓两位专家皆表示全的藏品是近现代仿品,价值在百元左右
这次2017鉴宝大会也有不少“悲喜交加”的故事。其中有一位慷慨的收藏者在专家鉴定他的一件藏品为宋代文物时,当场大笔一挥,宣布要捐给博物馆!
2月4日下午两点不到,便有数十位市民带着宝贝来到现场。这其中有竹雕的罗汉像、有“清代银元”、各种瓷器、青铜,甚至“马家窑陶器”
当一位姓胡的大爷小心翼翼拿出30枚用胶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清代银元”,钱币专家袁愈高一言不发鉴定完,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以后不要再花冤枉钱买了,都是赝品,市场上批发价8元一枚。”
袁愈高和记者说,这位胡大爷收藏的“清代银元”,号称是慈禧太后70大寿时铸造的,“事实却是想像出来的臆品。慈禧太后只在60大寿时铸造过银币,现在这种银币价值超过百万元,但这位藏友的银币根本不含银,仿制做工相当粗糙。”
另一位大妈李世明,把自己多年珍藏的玉镯、玛瑙戒指等拿到现场鉴定,结果几枚玉镯都被鉴定为新玉。老太太相当失望,“我以为是古玉还能管点钱,打算拍卖了去资助学生的。”
鉴宝现场,一位女士用手提包装了一件硕大的“马家窑陶器”,请求专家单独鉴定。结果专家们一过手,便纷纷直言“又是一件赝品!”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甘晓边鉴定边为收藏者传授鉴定知识,“马家窑的彩陶距今5000多年,那时候的陶器烧制技术相对落后,叩击声音略显沉闷,但这件陶器叩击声音相当清脆;陶罐上的泥抠不掉,显然是用胶水沾上去的,真品上的泥手一抹就掉。仅仅这两点,就证明这是现代的仿品。”
川观君在现场看到,收藏爱好者们送去鉴定的“宝贝”,有90%以上都是假文物。因此,当成都的收藏爱好者苟邦宁听专家确认自己的一件茶盏烧制模具真的是宋代文物只是经济价值不高时,当场宣布要捐给博物馆。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可以当一个理智藏家呢,在鉴定结束时,川观君也专门采访到了鉴宝专家。为藏友支招如何避免买到假文物。
民间古玉鉴赏家乔馨德介绍,“下手收藏之前,一定要多学习,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就不要买。另外收藏也不要太杂,不能钱币、字画、瓷器全面开花,毕竟一个人的专业相关知识有限。”
甘晓则表示收藏一定要用闲钱,这样即使买到赝品,也不影响正常生活。他还提示警醒我们不要有捡漏的奢望,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
一为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下午在草堂西市古玩城,有文物鉴定专家为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宝;
二为人民公园旁边的四川省文物总店,可以付费鉴定,价格为100元每件,出具相关鉴定证书的为500元每件。
Copyright © 2006-2020 开云体官网登录网址入口-kaiyun网页版在线网址 备案号: 蜀ICP备20015623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