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港珠澳大桥香港段混凝土报告造假——囚徒困境

发布时间:2024-01-04 10:48 作者: 新闻资讯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通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大桥,它于2009年底动工建设,设计常规使用的寿命达120 年,不过在2017年港珠澳大桥即将完工前,香港廉政公署却受到了一起关于贪污的投诉,有人声称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一家承包商涉嫌贪污,并提供了虚假的混凝土压力测试报告。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建造过程中所用的混凝土超过百万吨,如果混凝土质量不过关,有几率会使极为严重的后果,因而廉政公署很快启动了调查,并对18名嫌疑人进行了调查,在此过程中,他们面临了一个经典的困境,即囚徒困境。

  不寻常的报告,牵扯出一起造假案混凝土是我们的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这样一种材料的特性就是在刚产出时,其强度是无法立刻被验证的,因为这时混凝土还处于流动的状态中,我们应该等混凝土凝固成型一段时间后,再对混凝土进行仔细的检测,才能得出的比较准确的结果。根据科学研究,虽然混凝土强度会随着化学反应的越来越充分而慢慢地加强,且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永不停止的,但其强度增长的速度是越来越慢的,在混凝土养护至28天时,其强度与112天时的差距只有5%。因此工程界通常将28天作为一个分界点,在养护混凝土28天时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检验测试,这次检测所生成的数据就是混凝土的强度。

  在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动工时,负责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就是大屿山北部的小蚝湾试验所,这间试验所从2012年开始运行,期间似乎始终没出现过什么问题,港珠澳大桥工程也在顺利推进当中。但在2017年时,香港廉政公署突然收到一起贪污投诉,指出该试验所提供了虚假的混凝土压力测试报告,廉政公署随即启动调查程序。据后来廉政公署公开的消息显示,2016年时,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人员在对检测报告进行全方位检查时,发现了小蚝湾试验所的检测报告存在4个疑点。

  首先是同一件混凝土检测样品有两张记录单,根据检测程序,一件混凝土样品在压力测试中要达到被压坏的程度,所得出的数据才是混凝土强度,也就是说,一件混凝土样品基本不有几率存在第二次检测的可能性。其次是两张记录单中的测试时间仅相差1分多钟,但实际上进行一次检测需要至少2-3分钟的时间,因此这1分多钟的时间差一定存在某种猫腻。第三,不同批次的测试样本穿插测试,混凝土测试有着严格的时间要求,基本不会存在穿插测试的情况,因此这一点也十分可疑。

  最后则是有一部分记录单出现了跳号的现象,记录单是电脑按顺序自动生成的,基本不会存在跳号的可能性,记录单跳号通常意味着期间进行过其他测试。因为报告的不同寻常,在调查后土木工程拓展署最终将该起案件转交廉政公署调查。2017年,试验所18名员工被列为嫌疑人进行审讯,而在这场审讯中,调查人员面临了一个经典的难题,即囚徒困境。

  相互怀疑、相互背叛所谓囚徒困境,是一个著名的博弈论模式,简单而言,就是经常抓住了两名共同犯罪的犯罪的嫌疑犯,但因为缺乏证据,就将他们隔离审讯,并分别告诉两人,如果两人都不认罪,各入狱1年,如果两人都认罪坦白,各入狱8年,而如果一人坦白、一人抵赖,抵赖的人入狱10年,坦白者无罪释放。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两个人都抵赖,各入狱1年是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最优解,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两个当局者迷的嫌疑人大部分会选择坦白,因为两个嫌疑人不能相互沟通,双方都会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也就是说,两人都会觉得,如果自己坦白,假如对方也坦白,那大不了就是大家一起坐牢8年,但如果对方选择了抵赖,那么自己就可以无罪释放,而对方则会坐牢10年;相反,如果个人选择了抵赖,那么自己可能会坐牢10年或者1年,在无法串供的情况下,选择后者风险太大,因此,在囚徒困境中通常两个人大部分会选择坦白。在这一次的报告造假案当中也是如此,在调查开始的时候,18名嫌疑人都拒绝开口,没有人选择认罪,直到廉政公署对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警戒录像会面,很快第5号嫌疑人就选择转做“污点证人”来换取减免刑期。这场囚徒困境如同之前的许多类似事件一样,在大家的相互怀疑和背叛当中,人们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而非是有利于所有人的选择。

  实际上,解决囚徒困境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大家都选择相互合作,谁都不要坦白就可以了,就可承担最轻的罪责,但当一个人真的面临这样的困境的时候,都会怀疑对方会为了减轻罪责而坦白,导致最后大家都受到较重的惩罚。根据5号嫌疑人所坦白的情况,调查人员很快发现这个试验所通过两种方式来对检测报告造假,首先是经过仔细修改电脑时间来让检测报告的时间显示为28天,但实际上这批混凝土样本的测试时间可能已超过了28天;其次则是通过“偷梁换柱”的方法,用别的样本模拟出测试达标的结果,让一些未达标的样本显示为达标。而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廉政公署发现这似乎并非是一起有预谋的、大规模的造假行动,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串谋”,涉案人员为了各自的利益选择掩盖了其中的问题,最终造成了这起造假案。

  一场心照不宣的“合作”在这一起串谋造假的案件中,调查人员发现,试验所的员工们并非是事先预谋制造了假的测试报告,而仅仅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或者个人的利益而进行了一场“心照不宣的合作”,而这场合作,更像是公地悲剧。通俗来说,现在有一片公共的牧场,牧民们都可以前去放牧,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牧民都想多养牛,因为多养的收益大于成本,牧民可以赚到更多。但问题就在于,牛慢慢的变多将会导致整个牧区的草量不足以满足所有牛的食量,最后导致所有的牛都饿死,每个牧民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

  在一起案件中也是类似,最初似乎只是试验过程中的无心之失导致样本的不正常损坏,但在试验所的有关人员发现问题后,大家都选择了掩盖。对于员工而言,如果被上司发现检验测试过程中有过错,有几率会使他的个人评价受一定的影响,这将会导致他的晋升、工资等受一定的影响。另外,有员工表示,在出示检验测试不合格的报告后,曾被上司暗示要“搞定它”,而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对于管理层来说,太多没获得官方认可的报告会影响到公司声誉和在工务署内的评价,这将导致公司损失后续的利益。因此,就算造假可能会被揭发,但为了共同的短期利益,试验所还是选了掩盖问题,毕竟造假有可能不被发现呢。

  这种为自己的短期利益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慢慢的变大,而我们想要阻止这种“悲剧”的产生,似乎只可以通过建立更加合理的制度,并加强道德教育入手。实际上在这起造假案中,我们已有一个类似的制度——即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按时进行检查,通过按时进行检查,香港方面及时有效地发现了问题,并对此做出了补救:重新对珠港澳大桥香港段工程进行全方位检查。但很显然,在制度方面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因为一些资料显示,小蚝湾试验所的造假自2015年就慢慢的开始,但有关人员在2016年时才察觉缺陷,其中的时间差似乎还有缩短的余地。万幸的是,这起事件并没有造成太过严重的后果。

  多花超过5800万的结局香港方面在发现混凝土测试报告造假一事后,立即要求路政署对于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进行初步检查,检查结果为大桥全部结构良好,未曾发现裂纹或其他异常现象,工程也能够继续按原计划推进。2017年6月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公布的复检结果也显示,在接受测试的混凝土样本中,异常个案为346个,占到总数的0.11%,该结果并不可能影响到大桥香港段的总体质量。

  但因为这一场造假案,香港方面花费了5800万港币(约合人民币4769万)进行复检,也就是说,香港纳税人多花了5800万港币来为小蚝湾试验所工作人员的短期利益“买单”,虽然最终港珠澳大桥并没有受一定的影响,但5800万港币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根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在该案中最终有19人被廉政公署拘捕,1人被控一项制造虚假文件的罪名,另外18人则涉及串谋诈骗罪,其中7人选择认罪,另外12名嫌疑人则在2019年11月20日被法院裁定罪名成立,被判处3-32个月不等的刑期。法庭称考虑到12名被告的职位是技术员或助理,是受到上司压力和工作繁忙才繁忙,并非主动犯案,因此判刑较轻,另外,此前认罪的被告人中,有人因转做污点证人、给予法庭实际帮助,获得了刑期扣减。

  简单而言,小蚝湾试验所的工作人员都为他们的“短期利益”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此外,2021年11月5日,香港廉政公署还起诉了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顾问公司嘉科的2名董事,原因是他们涉嫌向土木工程拓展署隐瞒测试报告造假一事,涉嫌诈骗金额达到200万港币。香港《》报道称,这两人是上下级关系,负责小蚝湾试验所的运营管理,他们在2016年-2017年期间涉嫌故意隐瞒试验所工作人员制造假测试报告一事,以此骗取土木工程拓展署向其公司发放200万港币款项,现在,此案还在审理当中。

  因为根据相关合同要求,嘉科必须要对试验所的测试全面负责,假如发现任何失误都要及时向土木工程拓展署汇报,否则土木工程拓展署有权暂缓发放款项。由此看来,港珠澳大桥香港段造假案似乎仍未彻底结束,但如果能借此发现相关流程中的更多漏洞并以此弥补,似乎也是一件好事。

Copyright © 2006-2020 开云体官网登录网址入口-kaiyun网页版在线网址 备案号: 蜀ICP备20015623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