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冬里为温暖加速

发布时间:2024-01-08 21:04 作者: kaiyun网页版在线登录入口

  1月16日晚上10点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连夜施工,几名工人正在为隔离板房基础混凝土浇筑做准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秦珍子/摄

  1月16日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黄庄公寓”的建设工地上,闪烁着难以计数的光点——照明灯打亮施工现场,车辆大灯探照道路,工人的头灯星星点点,在黄褐色的土方、深灰色的混凝土、雪白的板房墙壁上晃动。

  时间接近零时,气温降至零下,施工仍在进行。这样夜以继日的施工,已经持续了5天。1月17日,河北石家庄集中隔离点,首批1008套集装箱房屋成功实现交付。

  1月12日晚上10点半,这位中建二局三公司的技术员接到紧急通知,需要抢修黄庄公寓的130米污水管道,来自正定县的综合管廊项目部很快组队完毕。1月13日凌晨,随着一堵老旧围墙的倒塌,这支拥有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10余台机械设备和90多人的大部队正式进场。凭车灯照明,施鹏程和同事在3小时内完成了选线、方案编写等工作。

  1月13日,张宗奎带着一支20人的队伍来到石家庄正定县。这支中建二局三公司的劳务队,有着丰富的集成房屋组装经验。他们上午接到通知,下午就到了;有的人从外地专门赶来。

  当天下午,中铁十二局的刘杰和同事也来了。这名90后是质量监管的专业人才,曾获得2019年中国铁建试验检测大赛第二名,是岗位标兵,获得过工人勋章。他说,“石家庄是我的家乡。”

  这一天,占地500多亩的工地上,渐渐汇集起各地的工程企业和施工队伍。他们面对的还是一片荒地。

  “我们干的是急活,进场后就不能停。”施鹏程说,新的任务又来了,两天内要修建一条100米的临时道路。“让一让”“往深挖”“快过来”,是工人们最常说的线岁的货车司机李志水是石家庄本地人。从1月12日起,他和一批同行往返于唐山、天津、廊坊等地,运回一车车钢材、板房部件。运输任务随时都可能到来,李志水索性把车停在工地附近,吃住都在车上。而施鹏程关注着材料运输的通道,每一次看场地平整操作时,他心里都在暗暗着急。

  材料来了,张宗奎他们马上开始卸车、组装。刘杰和同事则“啥都干”,清理杂草垃圾、测量放线,他还置过模板,绑扎过钢筋,浇筑过混凝土。因为工期紧、工人数量少,这项工程建设初期,大多数参与者都上手了“以前没干过的活儿”。

  1月14日清晨4点,张宗奎的队伍找了辆大巴,休息了一会儿。而刘杰和同事躺在还没安装门窗的板房里。三四个小时后,他们又投入了工作。

  张宗奎所在的区域有500多名工人,有木工、瓦工、钢筋工等,他将自己的专业队伍分成15个小组,和这些工人组队施工,现场教学,“现学现卖”。

  一套集成板房有七八十个配件,大件有墙板、吊顶、钢质门,小件有阴角、扣槽、排水管……需要严格按照工序,一点点组装起来,“就像搭积木,看着容易,搭好可不容易”。1月13日,张宗奎领到的任务是组装600套,截至1月17日上午,他们已完成了400多套。

  “这行我做了14年。”38岁的张宗奎说,“这地方就是我专业的用武之地。”

  刘杰是石家庄正定人,看到正定县有确诊病例,他心里着急:“早点把隔离点建好,把疫情控制住,让咱家乡人民的生活都恢复正常。”

  每天他都会参加项目部的会议,领到新的活儿就赶紧去干。据他介绍,工期太短,为了保证房屋质量,浇筑地基用了高标的混凝土,还加了防冻剂,“强度很大”,很稳固。

  市区内的部分酒店被紧急改造成隔离点。由于疫情突发紧急,有的隔离酒店已有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入住。相比新建隔离点,酒店改造的隔离点感染风险较高。

  1月16日晚,在石家庄市新华区一处商务酒店,中建七局一公司的工人穿上隔离服,进入已入住密切、次密切接触人员的酒店楼层,进行“三区两通道”改造的最后冲刺。

  现场带队施工的是中建七局一公司新华壹号院项目总工强振兴,他第一个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点勘测设计。

  “我是一个‘新石家庄人’。”强振兴说,他老家在内蒙,2005年到石家庄定居、工作,“这个城市特别包容,老百姓很淳朴。”河北遭遇本轮疫情,公司调集施工人员,他第一个请愿报名。需要穿着防护服作业时,同事会他背后写下名字,他则会提醒同事写上那句“石家庄加油”。

  为确保施工高效安全,20多名工人分批轮流进入隔离区作业。这些来自河北、四川、河南的建筑工人,都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进入污染区施工。

  改造任务紧急,没有图纸和设计方案,酒店不同楼层的格局不同,施工过程中常需要临时更改方案。为节约防护服,强振兴从勘测设计一直盯到改造完工再出污染区。

  1月16日4时20分,经过新华区住建部门、质检部门验收,强振兴的队伍完成了该区第九家酒店的改造任务。

  “黄庄公寓”工期很紧,1月16日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施工现场北门看到,数十辆从唐山、廊坊等地赶来的重型卡车沿路一侧排开,跟着工地内全力赶工的节奏运送材料。另一侧,工地办公车辆鱼贯出入,宽约10米的道路显得颇为拥堵。

  为了应对运输道路问题,在这片500亩的工地的另一侧,中建二局的施工人员正在昼夜施工。路基填筑、分层碾压、摊铺级配碎石、碾压成型……全力铺设宽30米、长20米的出入大通道。工期原定为两天,但1月17日上午,这条新路提前9小时完工。

  “这也将成为完工后黄庄公寓隔离场所的主通道。”中建二局三公司项目经理赵向波说,黄庄公寓就是这样一边施工,一边灵活地按需调整完善着方案。

  货车司机李志水说,出石家庄就有卡口,到了市界、县界也都有检查站,但是检查人员一看是运送疫情防控物资的车辆,“加上我们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通行证,都优先放行”。

  施鹏程的网名叫“别辜负了本应奋斗的青春”,他遗憾没参加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造,觉得趁年轻就该干有意义的事情。

  “我本身就是建筑行业的,这次石家庄出现疫情,我们项目刚好在这里,能贡献出一分力。”施鹏程说,晚上指挥机械,看着挖掘机进行场地平整作业,心里就暗暗着急,希望快点干好,保质保量地打通主干道,给干拼装的兄弟单位保证材料运输。

  1月17日上午,在黄庄公寓临时隔离点建设现场,中建二局三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正定综合管廊项目部修建的第三条临时道路正式修通。

  这个年轻人来工地前曾和同事去当志愿者,协助项目部所在地的街道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做这些事才让给我觉得没辜负了青春”。

  2020年年初,张宗奎曾带着他的队伍赴武汉参与雷神山医院的建造。从北到南,一行人开车就开了一天半。医院建成后,他看着病人入住,心里充满成就感。“那段时间还挺紧张,但我们对病毒的认识不一样了,这次我一点都不担心”。在这个石家庄鹿泉人看来,去武汉是支援,现在就是管自己家的事,“义不容辞”。

  在零下七八摄氏度的夜晚,张宗奎看着白色的墙板一片片嵌入房屋框架,期待“住进来的人能觉得暖和”。

  “把‘螺丝钉’拧进去,板房才能搭起来。”张宗奎说,他觉得所有人都是一个零件,因为某种力量拼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巨大而稳固的建筑。有鹿泉老乡给他电话,说要来义务干活,他拒绝了,因为工地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爱心市民送来的餐食、水果、热汤,他吃得很开心,“我的家乡一定会好起来”。

  这两天,他和工人在一些已经装好门窗的板房里休息,虽然还没有安装洗漱间和取暖设备,但7.5厘米厚的墙板保暖性很好,他们休息得好多了。

  刘杰在累的时候,就去大巴车上坐一会儿。他2020年刚刚结婚,总觉得“身上开始有一种责任感”。2021年是他的而立之年,“参加了这个项目,把这些房子一块块拼起来,我感觉特别有意义”。

  老行家张宗奎把这些房子叫做“箱子”。他说,这些“箱子”很环保,用完了还能拆开、重装,在未来某天某个地方,变身成景区超市、移动厕所、门卫岗亭、工地宿舍……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拼装,任务完成,就去往下一个地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秦珍子 朱洪园 耿学清 樊江涛 见习记者 鲁冲 来源:中国青年报

  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月16日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黄庄公寓”的建设工地上,闪烁着难以计数的光点——照明灯打亮施工现场,车辆大灯探照道路,工人的头灯星星点点,在黄褐色的土方、深灰色的混凝土、雪白的板房墙壁上晃动。

  时间接近零时,气温降至零下,施工仍在进行。这样夜以继日的施工,已经持续了5天。1月17日,河北石家庄集中隔离点,首批1008套集装箱房屋成功实现交付。

  1月12日晚上10点半,这位中建二局三公司的技术员接到紧急通知,需要抢修黄庄公寓的130米污水管道,来自正定县的综合管廊项目部很快组队完毕。1月13日凌晨,随着一堵老旧围墙的倒塌,这支拥有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10余台机械设备和90多人的大部队正式进场。凭车灯照明,施鹏程和同事在3小时内完成了选线、方案编写等工作。

  1月13日,张宗奎带着一支20人的队伍来到石家庄正定县。这支中建二局三公司的劳务队,有着丰富的集成房屋组装经验。他们上午接到通知,下午就到了;有的人从外地专门赶来。

  当天下午,中铁十二局的刘杰和同事也来了。这名90后是质量监管的专业人才,曾获得2019年中国铁建试验检测大赛第二名,是岗位标兵,获得过工人勋章。他说,“石家庄是我的家乡。”

  这一天,占地500多亩的工地上,渐渐汇集起各地的工程企业和施工队伍。他们面对的还是一片荒地。

  “我们干的是急活,进场后就不能停。”施鹏程说,新的任务又来了,两天内要修建一条100米的临时道路。“让一让”“往深挖”“快过来”,是工人们最常说的线岁的货车司机李志水是石家庄本地人。从1月12日起,他和一批同行往返于唐山、天津、廊坊等地,运回一车车钢材、板房部件。运输任务随时都可能到来,李志水索性把车停在工地附近,吃住都在车上。而施鹏程关注着材料运输的通道,每一次看场地平整操作时,他心里都在暗暗着急。

  材料来了,张宗奎他们马上开始卸车、组装。刘杰和同事则“啥都干”,清理杂草垃圾、测量放线,他还置过模板,绑扎过钢筋,浇筑过混凝土。因为工期紧、工人数量少,这项工程建设初期,大多数参与者都上手了“以前没干过的活儿”。

  1月14日清晨4点,张宗奎的队伍找了辆大巴,休息了一会儿。而刘杰和同事躺在还没安装门窗的板房里。三四个小时后,他们又投入了工作。

  张宗奎所在的区域有500多名工人,有木工、瓦工、钢筋工等,他将自己的专业队伍分成15个小组,和这些工人组队施工,现场教学,“现学现卖”。

  一套集成板房有七八十个配件,大件有墙板、吊顶、钢质门,小件有阴角、扣槽、排水管……需要严格按照工序,一点点组装起来,“就像搭积木,看着容易,搭好可不容易”。1月13日,张宗奎领到的任务是组装600套,截至1月17日上午,他们已完成了400多套。

  “这行我做了14年。”38岁的张宗奎说,“这地方就是我专业的用武之地。”

  刘杰是石家庄正定人,看到正定县有确定诊出的病例,他心里着急:“早点把隔离点建好,把疫情控制住,让咱家乡人民的生活都回到正常状态。”

  每天他都会参加项目部的会议,领到新的活儿就赶紧去干。据他介绍,工期太短,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房屋质量,浇筑地基用了高标的混凝土,还加了防冻剂,“强度非常大”,很稳固。

  按照有关部门要求,石家庄全市新建、改造集中隔离点要在1月17日完工。市区内的部分酒店被紧急改造成隔离点。由于疫情突发紧急,有的隔离酒店已有确定诊出的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入住。相比新建隔离点,酒店改造的隔离点感染风险较高。

  1月16日晚,在石家庄市新华区一处商务酒店,中建七局一公司的工人穿上隔离服,进入已入住密切、次密切接触人员的酒店楼层,进行“三区两通道”改造的最后冲刺。

  现场带队施工的是中建七局一公司新华壹号院项目总工强振兴,他第一个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点勘测设计。

  “我是一个‘新石家庄人’。”强振兴说,他老家在内蒙,2005年到石家庄定居、工作,“这个城市特别包容,老百姓很淳朴。”河北遭遇本轮疫情,公司调集实施工程人员,他第一个请愿报名。需要穿着防护服作业时,同事会他背后写下名字,他则会提醒同事写上那句“石家庄加油”。

  为确保施工高效安全,20多名工人分批轮流进入隔离区作业。这些来自河北、四川、河南的建筑工人,都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进入污染区施工。

  改造任务紧急,没有图纸和设计的具体方案,酒店不同楼层的格局不同,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常需要临时更改方案。为节约防护服,强振兴从勘测设计一直盯到改造完工再出污染区。

  1月16日4时20分,经过新华区住建部门、质检部门验收,强振兴的队伍完成了该区第九家酒店的改造任务。

  “黄庄公寓”工期很紧,1月16日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施工现场北门看到,数十辆从唐山、廊坊等地赶来的重型卡车沿路一侧排开,跟着工地内全力赶工的节奏运送材料。另一侧,工地办公车辆鱼贯出入,宽约10米的道路显得颇为拥堵。为了应对运输道路问题,在这片500亩的工地的另一侧,中建二局的实施工程人员正在昼夜施工。路基填筑、分层碾压、摊铺级配碎石、碾压成型……全力铺设宽30米、长20米的出入大通道。工期原定为两天,但1月17日上午,这条新路提前9小时完工。

  “这也将成为完工后黄庄公寓隔离场所的主通道。”中建二局三公司项目经理赵向波说,黄庄公寓就是这样一边施工,一边灵活地按需调整完善着方案。

  货车司机李志水说,出石家庄就有卡口,到了市界、县界也都有检查站,但是检查人员一看是运送疫情防控物资的车辆,“加上我们有核酸检验测试阴性证明和通行证,都优先放行”。

  施鹏程的网名叫“别辜负了本应奋斗的青春”,他遗憾没参加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造,觉得趁年轻就该干有意义的事情。

  “我本身就是建筑行业的,这次石家庄出现疫情,我们项目刚好在这里,能贡献出一分力。”施鹏程说,晚上指挥机械,看着挖掘机进行场地平整作业,心里就暗暗着急,希望快点干好,保质保量地打通主干道,给干拼装的兄弟单位保证材料运输。

  1月17日上午,在黄庄公寓临时隔离点建设现场,中建二局三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正定综合管廊项目部修建的第三条临时道路正式修通。

  这个年轻人来工地前曾和同事去当志愿者,协助项目部所在地的街道进行核酸检验测试工作,“做这些事才让给我觉得没辜负了青春”。

  2020年年初,张宗奎曾带着他的队伍赴武汉参与雷神山医院的建造。从北到南,一行人开车就开了一天半。医院建成后,他看着病人入住,心里充满成就感。“那一段时间还挺紧张,但我们对病毒的认识不一样了,这次我一点都不担心”。在这个石家庄鹿泉人看来,去武汉是支援,现在就是管自己家的事,“义不容辞”。

  在零下七八摄氏度的夜晚,张宗奎看着白色的墙板一片片嵌入房屋框架,期待“住进来的人能觉得暖和”。

  “把‘螺丝钉’拧进去,板房才能搭起来。”张宗奎说,他觉得所有人都是一个零件,因为某种力量拼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巨大而稳固的建筑。有鹿泉老乡给他电话,说要来义务干活,他拒绝了,因为工地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爱心市民送来的餐食、水果、热汤,他吃得很开心,“我的家乡一定会好起来”。

  这两天,他和工人在一些已经装好门窗的板房里休息,虽然还没安装洗漱间和取暖设备,但7.5厘米厚的墙板保暖性很好,他们休息得好多了。

  刘杰在累的时候,就去大巴车上坐一会儿。他2020年刚刚结婚,总觉得“身上开始有一种责任感”。2021年是他的而立之年,“参加了这一个项目,把这些房子一块块拼起来,我感觉特别有意义”。

  老行家张宗奎把这些房子叫做“箱子”。他说,这些“箱子”很环保,用完了还能拆开、重装,在未来某天某个地方,变身成景区超市、移动厕所、门卫岗亭、工地宿舍……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拼装,任务完成,就去往下一个地方。

Copyright © 2006-2020 开云体官网登录网址入口-kaiyun网页版在线网址 备案号: 蜀ICP备20015623号 网站地图